资产最雄厚的央企布局养猪业,牧原“联姻”来辅助

---- 广告,也是一种资讯----
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,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融通农发”)作为中国融通集团旗下的农业核心子公司,正以央企的使命担当与战略视野,在生猪养殖领域展开一场意义深远的布局。依托雄厚的资产基础与资源整合能力,融通农发不仅是“资产最雄厚的央企”,更以实际行动画出了养猪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。
1 央企战略布局:融通农发的资产底气
作为中国融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,融通农发其背后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,承担着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不动产运营的职责。2019年成立以来,融通农发迅速整合全国农业资源,形成覆盖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。在生猪养殖赛道,其依托央企信用与资金优势,通过合资合作、技术引入与自主创新,快速构建起规模化、智能化的现代养猪体系。
这种底气体现在战略定力与资源调配能力上。在四川崇州项目一期续建中,融通农发通过优化设计,将年出栏能力提升至15万头,仔猪成活率达98.43%,21日龄仔猪校正末重达11.5斤,窝均断奶数11.22头,核心指标比肩行业顶尖水平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央企对技术标准与生产效率的严格把控,更是其“做优主业、谋长远发展”理念的落地。
2
全国棋局:多地布局的深耕实践
融通农发的生猪养殖版图,已从华北平原延伸至西南腹地,形成“多点开花、协同推进”的格局。其布局逻辑清晰:以技术为核心,以生态为纽带,以产能为目标,在四川、河北、湖北等地落下关键棋子。
作为智能养殖的标杆样本,2023年底投产的四川简阳项目,是融通农发与牧原股份合作的首个智能化养殖基地。项目设计年出栏10万头,2024年一季度已出栏2.5万头,本年度预估达7.9万头。这里采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,构建起“猪舍建设标准化、环保处理资源化、养殖饲喂自动化、生产管理智能化”的产业体系。通过AI算法与数据挖掘,饲料利用率提升15%,疫病发生率下降90%,生产数据实时上传云端,实现动态监控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生态循环模式:采用“固液分离+厌氧发酵+深度处理”工艺,将养殖粪肥通过支农管网还田,既降低环境污染,又为周边农田提供有机肥料,真正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近日投产的河北唐山项目,作为北方市场的战略支点,占地607.76亩,总建筑面积8.22万平方米,建成125个现代化养殖单元,设计基础母猪存栏4000头,年出栏生猪10万头,总投资约5.7亿元。项目引入智能化猪场工艺,配备自动喂料、环境温控、疫病监测预警等设备,通过5G物联网实时监控猪舍温湿度、饲料投喂量等数据。智能环控系统可精准调节猪群生长环境,AI头像估重与声音识别技术则能及时预警异常状态,机器人协同作业更提升了管理效率。这一项目的落地,标志着融通农发在华北市场的深耕迈出实质性步伐。
2022年初投产的四川崇州项目,从投产到续建的效率突破,一期续建后年出栏能力达15万头。项目通过种源优化与繁育管理升级,将仔猪成活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,同时探索“公司+农户”联农带农机制,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产业链,共享发展红利。融通农发成都区域公司更以“八张清单”为抓手,在种猪选育、疫病防控、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。
与正邦科技合作的潜江项目原计划建设年出栏16.8万头的育肥场与存栏7800头的母猪繁殖场,但因正邦重整陷入停滞。面对这一挑战,融通农发展现出央企的灵活性与战略眼光,正与牧原等龙头企业协商接手股权与合作,力求盘活资产、冲刺“十四五”300万头年出栏目标。这一调整不仅体现风险管控能力,更彰显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能优化的决心。
3
强强联合:与牧原的战略“联姻”
融通农发的布局中,与牧原股份的合作是关键一环。双方在崇州、简阳、唐山成立合资公司,融通农发持股51%,牧原持股49%,实现“央企信用+民企技术”的优势互补。牧原作为国内生猪养殖龙头,提供养殖技术、管理经验与市场渠道,融通农发则发挥资金、土地与政策协调优势,共同打造标准化、智能化养殖基地。
这种合作并非简单的资本联合,而是深度技术融合与资源整合。例如,在简阳项目中,牧原的智能饲喂系统与融通农发的5G物联网平台无缝对接,实现从饲料投放到环境控制的全流程自动化;在唐山项目,双方共同优化疫病防控体系,引入牧原成熟的生物安全标准,提升猪群健康水平。更重要的是,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“国企主导、民企参与”的新范本,既避免国有资产低效运营,又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。
对于专业养殖户而言,这种合作的意义在于示范效应与带动作用。融通农发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、构建生态循环体系,为行业树立了高标准;而其与牧原的协同,则展示了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增效。正如简阳项目负责人所言: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养好猪,更要让周边农户看到,现代养殖可以更高效、更环保、更有温度。”
从崇州的续建突破到简阳的智能标杆,从唐山的北方布局到潜江的战略调整,融通农发正以央企的担当与创新的姿态,重塑中国养猪业的格局。其“十四五”300万头年出栏目标背后,是对规模化、科技化、生态化的坚定追求,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。
对于专业养殖户而言,融通农发的实践传递着明确信号:养猪业已进入技术驱动与生态优先的新阶段。央企的入局,不仅带来资金与资源,更推动行业向标准化、智能化升级。在这场变革中,融通农发正以“国家队”的身份,引领中国养猪业迈向更可持续、更有温度的未来。
农兜小程序
⇩⇩⇩
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,欢迎后台留言。
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!
往期回顾
农兜&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。对于猪兜原创文章,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。特别说明的是,未经允许,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。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;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,如有不妥之处,请及时联系我们,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:smil13121487481
{{item.content}}